立即注册

2PLM

查看: 860|回复: 0

[已解决] 以客户为中心--华为IPD变革系列之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9-5 15: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客户为中心的IPD变革     IPD从哪里来,IPD是什么,IPD到哪里去,前面两篇已经和大家做了分享。大IPD的范围是从产品需求到产品实现,那么我们首先从产品需求开始讲起。理解需求管理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需求。     
下面这张图讲述的就是在IPD变革前企业研发人员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客户的需求?
   其实上面这张图至少还对客户的需求进行了管理,虽然是无效的。实际情况是很多公司根本连客户需求都没有经过调研,完全凭研发和设计人员的感觉在设计,也就是常说的研发/技术导向。
  • 需求指的是产品包需求,这也是需求管理为什么称为OR流程的原因,OR指的是Offering Requirement,Offering就是产品包需求。产品包需求是对最终要交付给客户(内部客户、外部客户)的产品包的完整、准确的正式描述,是对产品包进行开发、验证、销售、交付的依据
  • 需求=问题+解决方案,如果我们只看到问题,却没有解决方案,这样的需求管理就没有意义。这让我想到很多公司的状态:3年前就知道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3年后惊奇地发现,这些问题居然还在。。。。

       第二,需求管理的范围是什么?
        需求可以分为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
  • 外部需求:又称为市场需求(Market Requirement),指的是外部客户的原始需求, 包括来自最终用户和中间客户的需求、也包含出于竞争需要、第三方标准需求以及渠道合作伙伴等的原始需求。

  • 内部需求:(Internal Requirement)则是指公司内部客户(例如供应链部门和安装服务部门)的原始需求。
  • 原始需求:外部需求和内部需求汇总起来称为原始需求(Raw Requirement) ,即来源于内外部的原始未经过加工处理的需求。


       下面我们用手机这个案例来解释下什么是原始需求。对于手机而言,常见的原始需求比如:外观漂亮、照相清晰、充电快、续航长、支持多个运营商,还有最重要的价格便宜(性价比高)。 研发人员能否直接根据原始需求来进行研发?答案肯定是不能。那么怎么办?后续再跟大家分享。

     第三,需求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导向和客户导向是必须要强调的,需求管理主要目的大致如下:
  • 对需求进行统一、有序和端到端的管理,保障产品开发始终围绕客户需求,进而获得市场的成功
  • 更快更好地挖掘更多高价值需求,对需求的洞察快人一步,提升公司对于大机会点的把握,为公司带来利润增长点。
  • 让产品路标和技术路标更加有序化,降低产品开发的返工率和失败率


  第四,需求管理如何做?      如果一件事情是重复的、重要的且具有一定的频率,那么请一定要流程化。需求管理很显然既是重复、又是重要,而且频率很高,因此需求管理必须流程化。任何业务没有流程化之前都是靠个人能力(也就是少了一个或多个人后业务就会不稳定),因此流程化是平台能力的基础,如果要打造平台能力,就必须流程化。有了平台能力,才能够持续改进和提升,否则我们做的大部分其实都是布朗运动。对于需求管理这样的高价值高频率流程,则一定要精细化。只有这些高价值高频率流程都精细化了,企业才能说自己有一定的平台能力,否则就是盲人拉二胡——瞎扯。
    为什么说需求管理流程重要,从上次跟大家分享的这张图就可以看出来了,那么流程精细化是什么意思呢?后续我们再进行讲解。    需求管理既然需要流程化,那么就可以先对其进行设计,首先这个流程设计要遵循端到端的原则,从需求收集开始,到需求验证与关闭结束。
SP/BP:战略规划/业务计划
Charter:任务书


需求管理落地之需求收集

       大部分公司可能面临的困惑如下:
  • 这个需求收集和管理到底是谁的职责?市场人员的?研发人员的?客服人员的?质量人员的?似乎没有定论。
  • 需求要怎么收集?要输出什么?大部分是属于零星的收集或者是反馈,但是收集到了以后怎么办?能直接按照需求修改或者开发产品吗?好像又不行。
  • 等等,这个需求到底啥意思?好像说了跟没说一样。正如一开始图中所示,大家理解都不一致,那么如何指导产品开发?
  • 市场人员收集了信息以后向总部反馈,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严重打击一线人员反馈的积极性


     这些问题怎么解决?
  • 谁要收集需求?

    • 市场人员
    • 销售人员
    • 研发人员
    • 服务人员   
    • 各类专家
    • 所有人都应该收集需求

  • 需求提交人收集什么,输出什么?

    • 杜绝“一句话”需求,需求信息标准必须加以规范,明确需求内容和需求的价值。否则肯定是信息非常零散,更重要的是无法指导开发,造成了信息收集的浪费。
    • 构建需求管理平台,对需求进行统一受理和跟踪

  • 需求提交给谁?

    • 组建需求分析团队(RAT),RAT组长通常由产品经理、系统工程师(SE)或市场代表担任,2C行业可以由商品人员担任,根据业务情况可以按照产品线等维度分开进行组织建设。
    • RAT成员:产品/产品族各领域的需求管理代表构成,包括:市场(销售)代表、研发代表、服务代表和生产代表等。
    • RAT定期召开需求管理分析会议

需求管理落地之需求模型
    这么多需求,到底如何进行管理?这里就需要提到需求分类的概念:
  • 首先,根据需求的实现周期来分

    • 长期需求:分发到SP/BP
    • 中期需求:分发到路标
    • 短期需求:分发到PDT进行开发或者修改

  • 其次,从客户角度按照$APPEALS模型来进行分类:

    • $价格:反映客户为一个满意的产品/交付希望支付的价格。这个价格不仅仅是产品的价格,而是TCO价格(Total Cost of Ownership),也就是总拥有成本,包括从产品采购到后期使用、维护的成本
    • A可获得性:客户是否能以自己期望的方式方便、快速地获得产品,例如我在附近的专卖店就可以买到现货,例如我可以按照需求来进行一些定制
    • P包装:客户期望的设计质量、性能和外观等视觉特征
    • P性能:客户期望的功能和特性
    • E易用:交付给客户的易用属性
    • A保证:提供客户的可靠性安全和质量方面的保证
    • L生命周期成本:客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全生命周期成本
    • S社会接受程度:影响客户购买决定的其他影响,例如“淘宝带货女王”薇娅单场(5小时)最高销售额:1.5亿,2018年售卖商品总额竟然达到28亿,OMG!这都已经超过N多公司一年的营收了。


        当然,以上只是举例,根据行业不同,2B还是2C,我们的模型需要差异化设计,这里我们再看一个通信行业的$APPEALS模型的应用示例以便帮助大家理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PLM的星空

GMT+8, 2025-4-10 14:53 , Processed in 0.075477 second(s), 18 queries .

PLM产品部技术团队 X3.4

© 2018-2023粤ICP备2021011559号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2077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