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制造型企业的生产运营模式
如图2所示,根据行业、产品或工艺特点的不同,制造型企业主要有四种运营模式:1)面向库存生产(Make to Stock,MTS),2)面向订单装配(Assembly to Order,ATO),3)面向订单生产(Make to Order,MTO或Build to Order,BTO),以及4)面向订单工程(Engineering to Order,ETO)。不同运营模式下,预测与订单的切换点不同。比如,在MTS中,开发、采购、加工、装配等作业都是根据预测和计划来组织的,只有商品的发运是根据客户的销售订单来进行;又比如,在ETO中,除了架构设计和开发外,产品开发、采购、加工、装配、发运等作业都是在企业有了客户销售订单后才开始进行的。
通常,我们评价一个企业运营模式的复杂程度,可以从这么几个维度来进行:
(1) 产品BOM的层次和零部件种类的多少。层次和种类越多,生产运营模式则越复杂。比如,乘用车产品,其零部件种类可能多达上千种。
(2) 加工和制造工艺中工序数的多少。工艺数越多,生产线越长,生产运营模式则越复杂。比如,民用飞机的生产,其工序数可能多达上千个。
(3)运营模式的不同。ETO模式下的生产组织相对复杂,而MTS模式下的生产组织则相对简单。
(4)生产规模的大小。生产规模越大,生产作业的频率就高,生产组织也相对复杂。比如,汽车行业中,60JPH的生产作业要比20JPH的生产作业复杂得多。
(5)订单种类的多少。订单种类越多,生产组织的复杂度越高。通常,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复杂度,要高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的复杂度。
根据上述运营模式的划分和运营复杂度的评价,我们可以推断,ETO运营模式下复杂性(机、电、软一体化)产品的小批量、多品种生产最复杂。在这种模式下,PLM与ERP之间的集成也相对复杂,对集成的质量要求也非常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