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2PLM

查看: 930|回复: 0

[已解决] 业财一体化的数字化| 端到端的成本管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4 09:5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管理会计是服务于管理的目的,成本管理是管理会计里的重要内容,“成本”的本质是对于企业降本增效的责任分配以及相应的绩效管理,具体被分配的组织对象就是“责任中心”,其中对成本承担责任的就是“成本中心”(费用中心或者利润中心也与之相关联),所以管理会计也叫责任会计(responsibilty accounting)。
企业对于交付“产品”的成本控制责任,可以从不同维度来管理,例如:
1- 产品管理维度:产品从规划到开发到投产的生命周期总成本,以及在经营过程中跟产品相关的决策,例如上市、定价等,这个维度的具体责任人是产品线的产品经理、产品事业部总经理等;
2 - 职能管理维度:形成产品过程中,各个组织职能,包括研发、制造(供应链)、采购、物流、销售等,所需分别承担的责任;
3 - 对于大型组织,可能存在产品维度和职能维度交叉的矩阵型组织,也可能存在其他维度,例如客户维度或者项目维度
假设某高科技公司是以项目方式运作,项目内容包括硬件产品(设备)、软件产品以及集成服务,既需要核算项目总成本,也需要核算硬件产品的成本。不同类型产品的成本构成,以及每一构成因素的责任组织示例如下:
这些成本责任在管理、考核上,需要明确基于企业管理会计规则的核算口径、核算办法,以及考核目标值。
建立端到端的产品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的管理视角有多种维度,试举几例:
-  会计周期的总体损益视角:从财务报表的损益表上,对总体产品成本的控制,该成本有效性取决于财务管理控制的有效性;
- 某一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总成本视角:产品从投产到退市,短则数年,长则数十年,该产品总体的成本控制,该成本有效性取决于产品设计以及战略寻源的优化;
-  某个时间周期的某一产品的成本控制视角:即某个时间周期(例如月或季度)内某一产品的平均成本,控制该期间成本和标准成本的差异,该成本有效性取决于战术性的降本优化措施,例如采购优化;
-  某个订单或生产批次的成本控制视角:对某个订单或者生产批次的实际成本核算,评估该订单/批次成本和计划成本/标准成本的差异,该成本有效性取决于业务执行的有效性,例如精益生产、避免废品率等;
端到端成本管理的流程图如下,其关键步骤是:
1、自上而下预算:根据公司经营计划、预算和滚动预测(PB&F),确定总成本目标,并且从产品和职能两个维度进行分解,明确两个维度的成本目标
2、 自下而上预算:在总体成本目标指导下,各成本责任领域预估成本,并按产品维度汇总(卷积)为各产品的预估成本,
3、预估成本一个走向是返回到PB&F流程里,对预算进行修正或调整
4、预估成本另一个走向是作为成本管理的决策依据,进入到公司的研发流程(IPD)和销售流程(LTC)里,支持 IPD流程里的产品研发阶段决策。以及支持LTC流程里报价的成本模型。
5、成本目标(cost target)作为部门/产品的总体目标,产品预估成本作为标准成本(standard cost)的基线,而每个订单(或者生产批次)根据实际情况,基于标准成本产生该订单(或者生产批次)的计划成本(planned cost),作为该订单(或者生产批次)的成本控制目标。因为标准成本制定是基于一定的理想条件的假设,例如市场采购价、制造批量等,而每个订单(或者生产批次)在实际投入时,可能和假设有差异,所以计划成本和标准成本有偏差是正常现象
6、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同的管理维度针对“总成本目标-产品标准成本-订单(批次)计划成本-订单(批次)实际成本-实际总成本”等不同成本状态进行跟踪,识别成本差异,分析该差异产生背后的管理问题,针对性地实施管理举措
在产品成本核算中,可以采用“标准成本法”还是“移动平均成本法”进行核算。制造企业的制造业务的主体,例如工厂和供应链体系,相关存货(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的成本核算推荐使用标准成本;对于销售业务的主体,例如销售公司,相关的存货(产成品)的成本核算推荐使用移动平均成本法(MAC)或加权平均成本法(WAC)。
通常批发、零售企业的成本核算也采用平均成本法。
加权平均成本法无需事前维护成本数据,但是事中因为要分别物料批次,业务操作复杂,事后无法提供基于标准的分析,对降本的管理措施的洞察有限。
标准成本法能够实施起来,必须基于业财一体化的ERP系统,标准成本流和成本差异流跟物流/信息流平行记账,事前的数据维护量大,事中操作简单,通过强大的ERP系统能产生详细的成本差异信息,支持成本管理“标准-计划-执行-改进”的PDCA闭环,而移动平均则很难做到这点。
来源:SAP ERP的产品成本核算的原理
综上所述,无论是成本计划、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没有强大的信息系统几乎是不可能 做到的,端到端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从应用架构来说,由三部分构成:1、记账系统,即业财一体化的ERP系统,2,成本数据仓库,3,分析系统,即企业绩效管理的 EPM系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游客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 PLM的星空

GMT+8, 2025-4-10 17:53 , Processed in 0.074617 second(s), 18 queries .

PLM产品部技术团队 X3.4

© 2018-2023粤ICP备2021011559号粤公网安备 44060402002077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