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这是稻盛和夫先生众多经典名言里面我最欣赏的一句,也是深度赞同。 扩展一步地说,个人认为,企业的成功=思维方式x热情x能力。 对于企业来说,管理者的思维方式是核心要素,思维不同代表着思考的维度和深度不同,也意味着对业务的理解不同,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又会影响到员工的思维方式,此为其一。
其二,热情,一个企业的热情意味着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动力,动力来源于有效的绩效和激励牵引。
其三,能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组织能力、业务能力,能力来源于做事的方法+能做事的人。
这三个维度,第一和第三都和流程变革相关。 首先看思维方式,流程变革本质上是构建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核心是利他,也就是利于客户,这个客户指的是流程的客户,不仅仅包含外部客户。 再看能力,组织能力需要通过流程变革构建,这里引用任总的一段话:“一个新员工,看懂模板,会按模板来做,就已经国际化、职业化,现在的文化程度,三个月就掌握了。而这个模板是前人摸索几十年才摸索出来的,你不必再去摸索。重复运行的流程,工作一定要模板化。一项工作达到同样绩效,少用工,又少用时间,这才说明管理进步了。”。 什么是组织能力?人带不走的,通过流程固化的最佳实践才叫组织能力,流程型组织建设就是要打造“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稻盛和夫生平
稻盛和夫先生于2022年8月24日离世。生前担任高科技企业京瓷公司名誉会长、日本电信运营商凯迪迪爱公司最高顾问、日本航空公司名誉顾问等职务,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1932 年,他出生于日本鹿儿岛市,在家里七个孩子中排行老二,全家靠卖盐、卖肥皂、替人加工纸袋度日。 稻盛和夫的前半生堪称命运多舛,幼时患肺结核,险些丧命,青少年时期,中学、大学一路落第,好不容易进入县立大学——鹿儿岛大学,学的专业是 " 应用化学 ",本立志从医。但 1955 年,他从大学毕业后,只能在一家陶瓷厂找到一份工作,成为一名从事陶瓷研究的技术人员。
当时,工厂濒临倒闭发不出工资,员工士气低落,常常以罢工来宣泄。跟稻盛和夫一起去的 4 个大学生全辞职了,稻盛和夫却留下了。他吃住在实验室,不断地思考,一次又一次地在头脑中模拟推演,那些开始只出现在梦境里的东西逐渐清晰,最后梦境与现实的界限消失,难以想象的事情发生了:既无知识和技巧,又缺乏经验和设备的稻盛和夫,却搞出了世界领先的发明,给快要倒闭的工厂带来了生机。 1959 年,27 岁的稻盛和夫白手起家创立京瓷,在经历了各种困难挫折后,1969 年,他把京瓷带入世界 500 强的行列,并登陆东京证券交易所,成为 " 日本第一股 "。 1984 年,稻盛和夫把自己 17 亿日元的股份赠予 1.2 万名员工,但他自己却没有固守在原来的公司。52 岁的他再次创业,创立第二电信电话 KDDI 公司,并在之后的岁月里一手把 KDDI 带入世界 500 强。 此时,从 " 稻盛奇迹 " 到 " 稻盛精神 ",稻盛和夫已成为成千上万的人们追随和学习的对象。但也就是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不幸再次降临到他的身上。 1997 年,65 岁的稻盛和夫身患胃癌,匆忙手术的两个月后,稻盛和夫作出了一个令许多人难以想象的决定,宣布退居二线,只担任名誉会长,在京都圆福寺出家,专心修禅。 自皈依佛门后,稻盛和夫将大部分时间用于慈善事业和到世界各地演讲,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京瓷哲学,将仁爱、利他和回报社会的经营哲学进行到底。 2009 年,正当稻盛和夫潜心佛学、安度晚年之际,日本航空公司负债 1.5235 万亿日元(约 1220 亿人民币)宣告破产。日本航空公司不仅是世界第三大航空公司,更是日本的 " 翅膀 "。" 必须拯救这家公司 ",时任首相的鸠山由纪夫登门邀请稻盛和夫出山,担任这家破产公司的董事长。稻盛和夫于 2010 年 1 月 13 日同意重新出山,不过他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以零薪水出任日航 CEO;二是他将不带团队去日航,因为他公司内部没有人懂航空运输。稻盛和夫说:" 对于交通运输业来说,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我决定接受这份工作,原因是政府和 ETIC 都希望能以任何方式来阻止日本航空倒闭 "。 几乎所有人都为稻盛捏了一把汗,怕他 " 晚节不保 "。 然而,从 2010 年 2 月 1 日正式出任日航董事长,到 2011 年 3 月底共 424 天,稻盛和夫用一年的时间创造了日航历史上空前的 1884 亿日元利润,而前一年同期日航的亏损额也大约 1800 亿。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日航做到了三个第一:利润世界第一,准点率世界第一,服务水平世界第一。 稻盛和夫的一生,完整地经历了日本经济从战后恢复,到创造奇迹,再到泡沫破裂的过程。而稻盛和夫的敬天爱人、慎言笃行,筑起了一座精神山脉,正可以给渴求的灵魂以甘露、阳光和力量。
告别演讲 2019年7月17日至18日,第27届盛和塾世界大会在日本横滨国立大礼堂举行,来自世界各地4800名塾生汇聚一堂。会上,88岁高龄的稻盛和夫先生以“如何对员工讲述经营哲学?”为题发表了演讲,并坦言:“这是最后一次作为塾长给大家讲话”。而今天,我们可以把这篇演讲理解为稻盛和夫先生的告别演讲。 稻盛先生认为:对于经营哲学,不仅自己要实践,还要与全体员工共有。然而很多时候,哲学在基层渗透不下去,有的员工很抵触。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经营者自己还没有理解“为什么要讲哲学、如何讲哲学”。 对此,稻盛先生分享了他的几点建议,以下是演讲稿摘要,与大家共勉: 应京都经营者的要求,从1983年开始,盛和塾不仅传播到日本各地,而且也传播到了世界各国,现在分塾已经超过了100个,并且有15000多名塾生在学习我的经营哲理,为提升企业经营效率,实现员工幸福,不懈努力。 对此,我感到非常的高兴,同时也感慨万千。 现在,面对汇聚一堂的塾生,我作为塾长,直接给大家讲话的机会,这是最后一次。 在这次大会结束前,我想以“如何讲述哲学”为题发表讲话。 “哲学”不仅经营者自己要实践,还要与全体员工共有。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我讲过多次,很多塾生也是努力这么做。 但同时,哲学在员工中渗透不了,有的员工很抵触,这类声音依然不绝于耳。 当然,其中的原因,每个企业都各不同。但我认为根本原因是经营者自己没有理解,为什么要和员工讲哲学和如何讲哲学。 所以今天我想讲一讲作为经营者在与员工共有哲学时很重要的几个问题。 1、首先,什么是哲学? 我想在此回顾一下这个问题。我的人生哲学,经营哲学,做了哪些尝试。京瓷哲学,要追溯到松风工业。在恶劣的研究环境中,为了获得成功的研究成果,应该以什么心态对待人生和工作?我每天每夜都在认真思考,自问自答,烦恼不已。同时我把自己思考和领会的东西记在笔记本上。 在创立京瓷以后,我又将记录思考的工作笔记本拿出来,添加新的经营领悟。这就是我人生和经营哲学的原型。归纳整理,这些就是我的哲学原型。这些笔记本保存下来,记有这些: 做事彻底、谦虚谨慎、全身心投入。 不怕困难,努力就不会落后于常人。 人而为人,不厌烦的努力,持续努力。 相信人的能力是无限的。
这是构成今天哲学的核心概念。 我将自己的这些信念和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实践,同时努力与员工共有。我这么做绝不是出于利己动机,不是为了提升业绩或者让自己轻松。我说服京瓷的员工们接受哲学,是一种纯粹的动机,让员工获得幸福。以这样的方式待人处事,就能度过充实而幸福人生。正因为这些信念,我才希望更多人理解这种哲学。 但是我发现,有的经营者有误解:他们把哲学视为行为规范,让员工服从公司,或者说把哲学作为驱使员工工作的工具,这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把哲学当作个人或公司提升业绩的手段,不可能获得员工的共鸣,哲学就无法渗透。这是不说也能明白的道理。即使在表面上为了员工的人生幸福,但只要心中还有自私和轻松念头,不知不觉就会传到员工心中。员工很快就会看透。作为公司领导人,心中所思所想,不说也会传递给员工,产生强大影响。 总之,必须从心中发出强烈的愿望和爱,以发自内心的信念和真挚口吻告诉员工,只要有这样的态度,就一定能度过美好人生。 首先你们要先通过亲身经验去实践哲学的力量,这是很重要的。年轻的时候我经历过很多痛苦,以及两次失败。得过肺结核,也没能进我想进的公司。后来一心不乱,投入工作,潜心埋头研究。我的人生从此进入了良性循环。 1959年,我赤手空拳创立了京瓷,第一年盈利,之后持续发展。京瓷现在已经成长为销售额16000亿日元规模的企业。 1984年,KDDI,开始不利,但业绩持续领先。现在已经成长为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通讯运营商之一。 2010年,我参与了日本航空重建。2012年上市,我顺利完成了任务,从今以后的日航至今持续高收益。 在我超过80年的人生,我曾经获得过好几次超越想象之上的卓越成功。我认为这样的成功绝对不是因为运气,也不是赶上了时代的潮流,我之所以获得如此的成功,是因为哲学具备的力量。我深信这一点。 为度过美好的人生,纯粹的思维方式具有强大的力量,从而带来美好的命运。 在20世纪初,英国伟大的心灵导师詹姆斯·艾伦说:不论是眼前的目标还是人生目的,心灵纯洁者更容易成功。为什么美好心灵的哲学能有这样的力量?因为这个世界上流淌着宇宙的意志,引导一切事物向着美好的方向前行。只要与宇宙潮流相一致,就能成长和发展。或者也可以做这样的比喻:人生在大海上航行,首先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拼命划船,同时还需要伙伴的帮助,但仅仅这些还是不够。只有靠“他利之风”,才能到彼岸。 破洞的船帆,无论风力如何强劲,也无法获得动力。与此相反,纯粹美好的风帆,就能乘风破浪。理解哲学,就是扬帆起航。目的是为了接受在世界流淌的利他之风。就是磨砺自己的心灵,让它变得美丽和纯粹。如果能这样来理解哲学的力量,员工抵制,完全可以理直气壮讲:“我并不是毫无根据地强制大家接受哲学。我从年轻时就认为,人生虽然变化不定,但是人可以度过充实和美好的人生。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个愿望我一直在不断思考:人生因思维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我把自己体悟的正确的方式归纳成哲学,公司得到发展,人生也得到拓展。由此可见,哲学一定不错。哲学已经被结果所证明。哲学不仅能对企业发展做贡献,还是让人生充实和幸福的真理。”我就是这样直言告诉员工的。企业的价值就是让员工幸福。 我认为讲解哲学的前提:首先理解和相信哲学所拥有的伟大力量。对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不可能满腔热情的传递,就算传递也不能说服别人。只是“理解”是不够的,要成为自己信念,并且付之于实践。哲学大师安冈正笃提出:知识→见识→胆识。人为了生活,需要各种各样的知识。但是仅仅有知识没有实际的作用,必须把知识提升到“无论如何也要这样”的见识,进而提升到“不管任何阻力,也要把见识付诸行动”的胆识。 有言道“读论语而不知论语”,“读哲学而不知哲学”。很多人自以为懂哲学,不过是自以为是。没有提升到信念高度,无法传递。只有变成见识和胆识,才能融入员工心里。 2、经营者应该怎样对员工讲述哲学? 1、对于要讲述哲学的经营者要求 在开始阶段,可以模仿我,把我所讲的哲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原原本本向员工传述。立刻血肉化,迅速付之实践。鹦鹉学舌的情况,占了一大半。我猜想,作为经营者对于人生观和劳动观的话题,方法不清楚。我是怎么想的只能说些半生不熟、不痛不痒、如果讲的是陈词滥调,可能适得其反。不如用我的话原汁原味告诉大家,这样就有了权威性。在开始阶段这样做就可以了。 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要拼命学习,反复读我的书籍和材料,用这样的方法学习,潜移默化,我的思维方式就会变成你的东西。若干年后就会变成你们自己的想法。这时再说“我是这么想的”,不会犯错,还能打动人心。自己缺乏修养、更没读过哲学和宗教书籍、学生时代没有好好学习,词汇也不丰富,可以直接引用塾长语录。我自己以前就是这么做的,我直接用松下、安冈、中村的语录,到后来自己也能阐述哲学。 2、要自己率先实践 自己如果不付诸于实践,员工很快就会看透。反而增加不信任感。这种情况说明经营者的态度还不足以让员工尊敬。公司挂着很多匾额,但社长干着相反的勾当。无论社长讲的哲学多么高尚,也无法让员工共鸣。 晨会:我会带头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下午:自己休闲娱乐。 哲学不是为了驱使员工,经营者要率先垂范。经营者要严格自律,不间断地提升自己的人格。员工看到这样的榜样,就会产生共鸣,跟着实践哲学,为公司的发展尽心尽力。毫无愧疚、真挚地实践哲学,必要时可以毫无顾忌、使用严厉语言批评员工。 对工作马虎的员工:“为了包括你在内的全体员工的幸福,每天早晨我都是第一个上班……从产品开发到销售我都全力以赴,忙得不可开交……我这么……你却……你是怎么想的?好意思吗?为了你的同事家庭,你得好好干!”如果很多顾虑,说话客气,谈哲学也会四平八稳,想有效果就很困难了。不要介意得罪人。实践哲学比任何人都认真。在公司中,经营者必须是最辛苦的,只要做到这点,员工就一定会追随你。行动值得尊敬并持之以恒,员工就会认同,并且也激励自己实践哲学。 3、用发自内心的真话与员工交流 经营者要率先成为实践的人,但是有的员工冷眼旁观,觉得只是在说漂亮话。经营者一定要对这类员工进行真诚的谈话,如果放任不管,他们的情绪就不断会蔓延,产生负面影响。怎么样与他们真诚对话呢?最好的办法:利用空巴——恳亲会。 注:“空巴”一词来源于日语,本意类似“喝酒的聚会”,用于企业中可理解为是一种“酒话会”,即企业全体在工作之余,通过喝酒聊天、畅想未来等形式,在非工作场所,摘掉“面具”,放松地说出自己的真心话和不满,构建领导与员工心与心的交流,实现目标共有,从而达成全员一心。引用稻盛和夫的原话: 空巴尽管是酒会,却是非常认真的酒会。它能够让人尽兴,但绝不是抱怨上司、公司,宣泄情绪的地方。经营者和员工,上司和下属,同事之间相互敞开心扉,相互交流工作上的烦恼和窍门,真诚地讲述人生态度。稻盛流空巴就是通过喝酒交流,使每个人的人格都得到成长,使组织团结一致,坚如磐石。 千篇一律的话,展现一本正经的对话没人听。如果互相斟上一杯酒,就会触及心弦。所以很早我就经常使用空巴。京瓷规模小,经常出席空巴,其中最大的活动就是忘年会,大概1000人,所有忘年会我都全部出席。讲一声“拜托了”,到各桌斟酒,诉说梦想。如果有态度,我马上就会觉察到,我会说“你有什么不满吗?”最开始都说没有,但只要稍稍刺激下,就会说出来。有的是因为公司对他们关心照顾不够的问题,80%的人都是因为自己很偏执。“等一等,是你自己的人格扭曲了吧!对,就说你了。”然后开始说教。心中烦恼,只有吐露真心才能对症下药。不打不相识,一顿说教后大大增进了关系。 对拼命工作的人,诚挚赞扬;对错误的人,明确指出“是你错了”; “被指出错误“果然由你所说,我马上反省改正。这正是一个修炼场。我一贯采用这样的方式与员工沟通。在世界各地都是。我把哲学细细咀嚼,认真解读。“我的出发点是为了你们的幸福,哲学就是为此的指针。做人就要做品德优质的人。”花费一天,掏心掏肺解答,直到对方真的接受这样的哲学。 最后有人提问:“您讲的都是爱什么的。但三四年前有京瓷代表报告,看到他好不容易扭亏为盈,你还予以训斥。是不是和你说的自相矛盾?”我必须堂堂正正予以反驳:“是的,情况确实如您所说,当时我态度冷淡。但是为什么冷淡?持续亏本后做出了利润微不足道,历年积累的亏损额很大。表扬当时也许他会很开心,但是之后自满怎么办?让员工幸福,不仅要有利润,还要扩大。这点利润是不能做到的。他可能会沮丧甚至恨我,但为了他的人格成长,我必须这样。”第二年利润出来了,才应该表扬。为了带动团队而说话,就要直截了当。不要害怕,要到员工中去,要自然,不要装模作样。要动脑筋思考要什么形式。我自己采用空巴。你们要结合自己的情况,采用适合自己员工的具体方法。 4、经营者要保持与员工一起持续学习的姿态 不管如何坚信哲学力量,也不可能实践得完美无缺。经营者也是人,要不断去接近,哪怕只是一小步,人生就会有很大不同。做思考和不做思考的人,是完全不一样的。不是领悟和不领悟的问题,而是是否愿意去领悟的态度。作为经营者应该坦率的说:“我要大家学哲学,好像我自己很了不起。其实我自己也没有很好地实践哲学,直接现在,我也没有完全实践哲学,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只是一个书生和小和尚,所以我要用我的一生去实践……但这不代表我没有资格讲哲学。做人做事本来就应该这样,我希望员工成长,让公司成长,让员工幸福。”采用这种态度说话,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持续努力的行为本身才是尊贵的,希望塾生们不要自以为是,要与员工一起反复学习,这一定会在大家心里产生反向,一起实践哲学。哪怕只是一名员工实现幸福,经营者就会获得幸福,这才是最大的喜悦。哪怕他离开公司,只要他实践哲学,走在幸福美好的人生道路上,也是好事。“你不留在京瓷也行,只要按照正确的人生观去生活和工作,就能拥有幸福人生。”公司自然获得信任,员工离职率降低,员工积极性提升,获得长远的发展。致力于这种发展的塾生们也一定会获得幸福。如此众多的经营者,愿意为了员工幸福如此努力学习,这样的组织举世无双。 在今年12月底,盛和塾就要落下帷幕了,但是使命不会改变。这不是终结,对各位而言而是新的开始。以前都是我作为塾长对大家讲话,以后大家要学会自问自答。我希望大家把实践哲学的圈子扩张到公司、家庭、社会。我相信在盛和塾中点燃的哲学之火不会熄灭,会在各位手里照亮全世界。在讲话中我也提到了,盛和塾的书籍、资料不少,大家很容易看到我的资料。稻盛资料馆保管了我的很多信息和有关资料。该说的话我已经说完了,我讲话的记录都保存下来了,大家随时都可以学习。 创办盛和塾最让我高兴的是,听到大家的心声:“没有参加盛和塾,我的公司或许早已破产。公司得救、员工没有流落街头。”听到这样的话,我就觉得盛和塾能够坚持到今天真是太好了。更多的经营者能够把握好经营之舵,就能给企业带来幸福,这就是我的动机。之所以能够持续到今天,完全在于愿意倾听我讲话的塾生们的存在。他们的愿望支撑我把盛和塾维持到今天,某种程度,我是靠大家的帮助才度过了美好的人生。借助这个盛和塾,无缘与我直接见面的员工和他们的家人,却能间接为他们提供帮助。这样的利他机会,是盛和塾塾生们赐予我的,在这里我要向大家衷心的感谢。 回忆过去,我与大家度过了幸福美好的时光。1983年启动以来,36年来我与大家走遍日本,出访世界,团团围坐,亲密无间。盛和塾即将结束,但是作为灵魂之友的塾生们,你们在我心中将会永生。 我也祈愿我的经营哲学能够得到永生! 最后一次盛和塾世界大会到此结束,真的谢谢大家了!
利 他 宇宙中吹拂着利他之风。只要扬起巨大的风帆,借助这阵利他之风,人生之舟就能驶入美好命运的潮流,就能被导向幸福的方向。
——稻盛和夫 利他是一种经营哲学,华为的价值观第一条就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客户为中心本质上就是利他思维,以客户为中心,客户获得成功,我们才能实现商业的持续成功。 流程的核心要素中,第一个就是客户。所以好的流程一定是以客户为中心的。
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是一条正确的路,但又不是那么好走的路,因为我们要从职能式组织转化为流程型组织,要把流程、业务规则的设计从利己转为利他,服务于流程客户,聚焦于为客户创造价值,需要的是思维的转变。 最后,再次缅怀和致敬稻盛和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