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供应链ISC变革
前期和大家一起分享了五个系列:第1个系列: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管理体系系列 第2个系列:集成产品开发IPD变革系列 第3个系列:战略管理DSTE变革系列 第4个系列:煮酒论流程系列,这个系列主要是结合一些社会热点和大家关心的话题,试着从流程变革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讨 第5个系列:集成供应链ISC变革系列
上一篇和大家分享了华为ISC的变革历程,以及构建ISC的SCOR模型,本篇将继续和大家分享ISC集成供应链的变革,前几天我在一些供应链人士的群里和大家一起聊天,当说到集成供应链这个词的时候,大家都认为是噱头,更有人说供应链都是集成的,在概念上如果不理解,设计和执行的时候很容易发生偏差,所以在这里还是想和大家分享下我理解的集成供应链。
什么是集成供应链
个人认为做到以下几点才能真正意义上称为集成供应链,如果大家有不同看法也欢迎随时大家留言交流。 第一个关键词:主动 供应链要需要主动管理,而不是被动响应,给大家稍微举几个栗子: 我们各个部门之间是否各自为政,铁路警察各管一段?比如说我们的交付出现问题时是否能够主动及时和销售沟通反馈情况和讨论对策?还是有问题要等别人问你才反馈(这个问题对于所有环节都适用)? 我们的采购是否对行业的供应商有个整体的规划和了解,还是仅仅做个供应商认证、商务谈判就完事了?
我们的采购和制造是否早期介入研发,研发设计的产品能否按期保质采购到材料,产品能否以一个较高的良率来制造?还是产品开发完了以后原材料、生产各环节出现各种异常?比如供应商产能不足、供应商无法及时交付,良率不高等问题,甚至影响交付导致销售机会丢失甚至是赔偿客户损失?
综上所述,主动不仅仅内部主动还包含外部主动,供应链内部需要主动管理,外部也需要主动管理,只有两者都做到才符合“主动”这个词。 或者简单一点,满分是5分的话,大家的公司做到了几分? 第二个关键词:集成 集成供应链当然要集成,这里说的集成可以理解为拉通集成,还是举几个栗子:
我们是否有销售预测,这个预测真正是基于业务中长期的规划和实际销售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作为中长期及短期市场需求管理能够有效指导后续的资源配置,比如产能规划和人力资源的规划
大家应该都知道S&OP(Sales & Operation Planning,销售与运作计划)这个流程,这个流程主要是为了拉通和集成需求端和供应端,但是大家的公司都有吗?有的话有效解决问题了吗? 我们的采购周期能否较为准确地分享给前端环节,还是是很多水分,我们的计划是否考虑了我们的采购周期、不良率等因素,我们的供应商产生交付问题时是否能够第一时间反馈到各环节,是否能够对异常进行有效管理
第三个关键词:端到端 大家都知道流程要端到端,管理要端到端,所以端到端自然也是集成供应链的一个关键点,还是举2个案例: 以上这三点个人认为对于管理体系来说是具有普适性的,管理体系的成熟度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组织能力,也就决定了业绩的高度,靠苦干蛮干是不可能突破天花板的。
1.1.我所在公司的管理体系整体成熟度分数评价(满分为5分,下同)(单选)
2.2.我所在职能/体系的主动维度评分(研发、销售、供应链等职能均可)(单选)
3.3.我所在职能/体系的集成维度评分(研发、销售、供应链等职能均可)(单选)
4.4.我所在职能/体系的端到端维度评分(研发、销售、供应链等职能均可)(单选)
5.5.我所在公司收入规模(人民币)(单选)- 5亿以下
- 5-10亿
- 10-50亿
- 50-100亿
- 100-1000亿
- 1000亿以上
6.6.我所在公司人数(单选)- 500人以下
- 500-1000人
- 1000-5000人
- 5000-10000人
- 10000人以上
7.7.我所在行业(单选)- 互联网、软件和IT服务业
- 通讯/通信/电子/机械制造业
- 建筑房地产业
- 批发和零售业(服装家纺、食品饮料等)
- 餐饮业
- 农、林、牧、渔、矿业
- 金融业
- 咨询/教育业
- 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业
- 其他
8.8.我公司所在城市(总部)(单选)-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 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佛山
- 其他
9.9.我觉得我所在公司需要优先变革的管理体系(多选)- 产品开发/新品上市
- 营销与销售
- 售后服务
- 供应链
- HR
- 财务
- 其他
10.我所在的职能/体系(单选)
|